閉じる

年間行事

初詣(新年初次參拜)

1月

大阪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新的一年從住吉開始。在每年1月的頭三天裡,會有200多萬人到住吉大社參加日本新年傳統「初詣」(新年初次參拜)。
為了向第一本宮的賽錢箱(功德箱)投擲硬幣,並簡短地祈禱來年好運,參拜者們在除夕的午夜之前就會來到大社裡排起長隊。由於人群過於密集,一些參拜者會將他們的硬幣越過前排人的頭頂拋向賽錢箱,以致有些被大力投擲的硬幣卡在了本宮的屋簷上。大社境內有許多販賣食品和紀念品的臨時攤位,節日氣氛點燃全場。人們享受著短暫的新年假期,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
住吉大社的神職人員為迎接新年會舉行一系列祭典。元旦清晨5點,他們從聖井打水,分別獻給大社的四位守護神,這象徵著淨化和新生。然後會在大約1小時後的日出時分,祈禱國家安泰、新年豐收。
1月上旬還有一些其他活動。1月4日的「踏歌神事」是一種古老的宮廷儀式,由兩名神職人員主持,並有被稱為「神樂女」的巫女(侍奉神明的未婚女性)表演舞蹈。1月7日的「白馬神事」則是將一匹白馬帶到大社驅除惡靈。

踏歌神事

1月  4日13:00

踏歌神事是一種古老的新年祭典,與中國頗有淵源。它在奈良時代(710-794)和平安時代(794-1185)曾是一項新年宮廷活動,叫做「踏歌節會」,如今以不同形式保留在一部分神社中,比如名古屋的住吉大社和熱田神宮。
神事的核心由兩名神職人員主持,一位手持梅花枝,代表財富之神和漁民的守護者惠比壽,而另一位手持一袋年糕,代表繁榮之神和農民的守護者大黑天。儀式開始時,神職人員首先於第一本宮前相隔一些距離面對面站定,然後用一系列簡短的語句一呼一應、彼此問候,並且每說一次便向前走三步,直到交換位置。這就是「踏歌」,表示踏步前行和歌唱。最後,代表大黑天的神職人員用手中的年糕來供奉住吉大社的神祇。
中世紀時,人們在世俗慶典中也導入了呼應風格的儀式,稱為「千秋萬歲」。隨著不同地區的多種發展變化,「萬歲」演變成「漫才」這種娛樂形式。如今,漫才是指兩個喜劇演員在舞臺上進行問答式表演,與中國的對口相聲類似。漫才也是日本演藝界的重要表演形式,尤其在大阪更是如此。

白馬神事

1月7日11:00

白馬神事是在每年1月7日舉行的新年淨化祭典。過去,許多神社都飼養馬匹用於祭祀,如今已極為罕見。住吉大社的神馬「白雪」平時住在大社外面的馬廄裡,每逢白馬神事時就會被帶到大社裡面。
在這個儀式中,白雪先會按序被牽到供奉著住吉大社守護神的四大本宮,然後在大社內巡遊一圈。人們相信白馬可以驅除惡靈,白馬神事也由此而來。據說如果在正月看到白雪,這一年都會無病無災。
住吉大社飼養白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3世紀傳說中的神功皇后時代。據說大社創辦人神功皇后從朝鮮半島帶回了第一匹神馬。關於住吉大社的白馬,坊間流傳著很多傳說和民間信仰,例如吃三顆白雪飼料中的大豆就能治癒磨牙。

卯之葉神事

5月上旬左右13:00

卯之葉神事是紀念住吉大社成立的祭禮,在日本舊曆「卯月」的第一個「卯日」舉行。卯月即是陽曆5月,與中國農曆中的「卯月」幾乎相同。神職人員們向大社的創辦人神功皇后敬獻供品,其中包括卯之花的枝條。卯之花即齒葉溲疏,是一種繡球花科開花灌木,原產於日本。
日本古代採用了以中國古代十二生肖為基礎的曆法系統,年、月、日、夜被分為12個單位,並以動物命名。據說,住吉大社成立於「卯年」(西元211年)「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即為兔,因此從那時起,兔子與住吉大社便有了不解之緣。
卯之葉神事上,可以欣賞到在建於16世紀的石舞臺上表演的日本傳統舞蹈「舞樂」。

御田植神事

6月14日13:00

在日本,稻米和宗教密切相關,稻米成長週期的始終,都會舉行神道教儀式:「田植神事」是為了祈禱幼苗順利成長,「收穫祭」則是為了感謝神明的恩賜。住吉大社的「御田植神事」是日本最著名的祭典之一,自古以來一直忠實地保持著最初的形態。
御田植神事據說可以追溯到西元211年住吉大社建成那年,當時,大社的創辦人神功皇后下令開墾一塊新的稻田,用來供奉大社的三位神祇,並從本州西部招來了經過特別訓練的「植女」負責耕種。這片古稻田位於大社內西南方,如今依然被用來舉行這個儀式。
舉行御田植神事時,首先要淨化秧苗和參與者。淨化儀式結束後,聖牛拉著木犁耕種御田,神職人員則在御田裡灑上聖水。然後由打扮成植女的婦女們下地插完秧後,身著五彩服飾的舞者和樂師會在田邊表演。御田植神事聚集的能量據說能給秧苗注入健康和活力。
江戶時代(1603-1867),植女的工作由來自附近堺市旅館裡被叫做「遊女」的女性擔任。大多數遊女不僅能歌善舞,還擅長樂器,其中不乏才藝出眾的名人。除了插秧之外,遊女們還會在祭典上表演舞蹈,在發揮才藝的同時也通過儀式淨化自身。現今,植女的角色由來自大阪地區的女藝人擔任。
御田植神事在每年的6月14日舉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財產。

住吉祭

7月30日至8月1日(節慶期間晚上10點關門)

住吉祭是大阪最盛大的夏季祭典之一,與愛染祭、天神祭並稱為大阪三大夏日祭典,每年7月30日至8月1日舉行。它也被稱為「おはらい」(oharai),意思是「驅邪」,因為透過儀式可以驅除疾病和其他災難。在祭典開始之前,需要使用清晨時分從大阪灣汲取的海水,來對載著神明的神轎進行清洗淨化。
7月30日晚上8點首先舉行「宵宮祭」,將神明請上神轎。第二天,「夏越祓神事」(祓音「福」)隆重登場。儀式中,身著五顏六色的室町時代(1336-1573)服裝的「夏越女」,與兒童、樂師等參與者排成一列,三次穿過豎立著的巨大茅草圈,以示淨化心靈。這一儀式入選了大阪府民俗文化財產。
第三天8月1日舉行「神輿渡御」儀式,人們抬著神轎走過陡峭的反橋,渡過大和川,到達堺市的宿院「頓宮」,然後再回到住吉大社。主神轎大約重達兩噸,長度11公尺左右,被抬起來時景象蔚為壯觀。

觀月祭

9月和10月左右(日期根據每年的中秋節而變化)

觀月祭通常於9月中下旬的滿月時舉行。在皎潔美麗的月光下,祭禮圍繞著日本傳統詩歌的「獻詠」展開,人們以吟詠短歌、俳句等和歌來慶祝這個節日。
短歌是和歌的一種,有固定的行數和音節,遵循「五-七-五-七-七」的格式,俳句則省去最後兩行。觀月祭上,神職人員站在住吉大社著名的拱橋「反橋」之上,大聲朗誦從全國各地稿件(包括業餘詩人的投稿)中甄選出來的佳作。吟詠完畢後,還有傳統舞蹈「舞樂」的獻演。
住吉大社與和歌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在西元8世紀和9世紀的詩歌中,包括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歌選集《萬葉集》在內,都提到了住吉大社和它的沿海風情。大社的神祇被視為航海的守護神以及和歌之神。據傳,和歌大師藤原定家(1162-1241)在住吉大社留宿時,神在夢中以一個老人的形象出現在他面前,並對他說:「月光甚明」。於是他將自己的日記取名為《明月記》。

Japan Tourism Agency此英文文本由日本旅遊局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