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水舍(淨水池)
住吉大社建成於農曆卯歲、卯月、卯日,在十二生肖中「卯」代表兔子,因此大社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兔子圖案。其中最有名的是走過反橋後,參道左側淨水池上的石兔,淨水從它嘴裡流出注入池中。 大多數神社的入口附近都有一個淨水池,參拜者在進入聖地向神明祈求前在此淨化身心。淨化時,先用右手拿起柄杓,從池中舀一些水,用來沖洗左手,再換左手持杓,沖洗右手。接著,右手舀水倒一些掬在左手裡用來漱口,漱完將水吐到水池外側的排水區。最後,雙手握住長柄,將柄杓垂直立起,讓剩餘的水沖洗柄部,再將柄杓放回原處。
正面参道
從公路進入住吉大社乃至內院的寬道被稱為「正面參道」。參道即參拜的道路,是通往神道教神社或佛教寺廟的主要道路。走在參道上便是第一項參拜行為,標誌著從世俗踏入神聖世界。 在11世紀的經典著作《源氏物語》中,紫式部(970?-1019?)讚頌了正面參道前方沿海而生的松樹之美,描寫了透過樹枝可以看到的白色海浪。這只是住吉大社出現在日本文學作品中的眾多場景之一。從這個場景可以看出,住吉大社在守護旅行者——特別是海上旅行者方面的作用。《源氏物語》的主人公光源氏曾參拜大社,感謝神明在他受辱並蟄居須磨海岸(今神戶市)時對他的庇護。光源氏因與未來的太子妃談戀愛而犯下大錯,但在神明幫助下,他最終回到了京都,重新獲得了朝廷的青睞。
石燈籠群
住吉大社的參道上有600多座定製的石燈籠,絕大多數都由商人或工商團體捐獻,而捐獻人的名字也會被刻在石燈籠上。「獻燈」在18世紀早期開始流行,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獲得住吉大社裡神祈的保佑,二是幫捐獻人的生意打廣告。 這些石燈籠的捐獻人來自各行各業,但很多個人和機構都從事與海洋有關的行業。數世紀以來,大阪灣延伸至住吉大社的西門外,以海為生的人們會經常前來祈求「住吉三神」的庇佑。規模較小但供奉相同神祇的住吉神社遍佈日本海岸,住吉大社被認為是日本約2300多座住吉神社的總本社。 住吉大社附近的難波津(今大阪港)是連接關西地區和瀨戶內海及其他地區的樞紐。西元7世紀至9世紀間,它也曾是日本與中國的商貿和外交門戶。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7)後,難波津又成為了日本海海岸重要的國內貿易基地。1716年至1736年間,住吉大社收到了96座與漁業和航運等海上業務有關的石燈籠。 由於住吉大社以保佑航海安全聞名,所以大社內的許多石燈籠都是商界捐獻的。在19世紀中後期,名為「北前船」的商船航行於大阪和北海道之間,它對日本現代經濟和文化的形成貢獻巨大。北前船商隊將從北海道寒冷水域中捕撈的海帶運回大阪,而大阪的廚師們利用海帶獨特的鮮味創造了昆布高湯,這種湯底已成為日本料理的精髓。 眼尖的遊客應該可以發現由藍染、化肥、玻璃製造商,以及紅花批發商、二手服飾經銷商捐獻的燈籠。大社內最大的兩座石燈籠並非來自海運業,而是由製造玩具和娃娃的商會捐獻。它們矗立在反橋兩側,高度均超過10公尺,十分醒目。這兩座石燈籠最初於1762年被捐獻,經歷多次翻新後逐漸變大。自1928年以來,為了增加捐獻人的名字,它們曾四次被吊起更換更大的石基。現在的基座更換於2020年,用以紀念新天皇登基和令和時代開始。南側的石燈籠來自大阪地區的公司,北側的則來自東京和日本其他地區的公司。當日本動漫手辦或其他某些玩具的粉絲來到這裡,就會在石燈籠上發現一些對他們來說很熟悉的名字,但也有許多不知名或是已經被遺忘的名字。
誕生石
這塊大石頭因島津忠久(1179-1227)的出生而聞名。島津忠久是島津武士家族的創始者。根據家族傳說,島津忠久的父親是鐮倉幕府(1185-1333)的第一任將軍源賴朝(1147-1199),他的母親是高階武士的女兒丹後局(1151-1216)。源賴朝的正室北條政子(1157-1225)發現丈夫的外遇後便誣告丹後局有罪。丹後局懷著源賴朝的孩子被迫逃離鐮倉,躲入住吉大社避難。剛到大社她就突然臨產,緊緊抱著這塊大石頭生下了島津忠久。 後來,島津忠久被源賴朝任命為大隅國和薩摩國(今鹿兒島縣)的軍事行政官,並被賜姓「島津」。他的後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家族,在1580年代的權力巔峰時期統治了九州大部分地區。儘管島津家於1602年被迫宣誓效忠德川家,但在265年後,他們作為倒幕大軍的重要力量擊敗了德川幕府(1603-1867),為建立現代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即便是現在,鹿兒島民眾也還會來到住吉大社,在這塊石頭前向島津家的祖先表示敬意。
住吉御文庫
自17世紀以來,大阪的圖書出版業一直很興旺。1723年,一群來自大阪、京都、江戶(今東京)三大主要城市的出版商共同出資在住吉大社建造了一個書庫,這就是「住吉御文庫」,也是大阪最古老的圖書館。 住吉大社自古就與詩歌、文學和娛樂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出版商們通過捐獻初版圖書來供奉神明,以確保出版成功。這項舉措還帶來了一個實際的好處:由於江戶時代(1603-1867)的書籍用木版印刷,木板會隨著連續印刷而磨損。如果某一本書暢銷,就可以用存放在大社裡的嶄新的初版製作一個木版副本。 在此後300年裡,住吉大社的藏書增加到5萬多冊,最初的倉庫已經無法容下所有書籍。住吉御文庫中也保存著部分副本,但都是過去、特別是江戶時代晚期的熱門歷史書籍中唯一或者最佳版本。如今,關西的出版商仍在繼續向住吉大社捐獻書籍,大部分都存放於現代化設施中。每年5月,人們會從書庫和檔案庫中取出藏書進行檢查並予以通風乾燥。義工們翻閱書頁,清除鑽進書裡的昆蟲,並在陽光下晾曬書頁。
初辰敬拜
「初辰敬拜」是住吉大社最常舉行的儀式之一。人們認為定期舉行這種儀式有利於生意興隆,事業成功。初辰敬拜採用中國十二生肖曆法,需要在每個月的初辰(即第一個辰日)參拜住吉大社的4座小神社。這個儀式的名字從諧音遊戲而來,初辰在日語中與「成長、發達」同音。 參加初辰敬拜儀式時,參拜者需要按照種貸社、楠珺社、淺澤社、大歲社的順序依次前往供奉和祈禱。據說如果4年內每個月都做初辰敬拜,連續48個月不間斷,就能榮耀一生。這個信念來自「四十八辰」在日語中有著吉祥的發音,聽起來就跟「始終發達」一樣。 每逢初辰敬拜,住吉大社境內擺滿攤位,氣氛宛如節日。由於初辰之日每月不同,敬請留意大社官網上公佈的時間。
楠珺社
初辰敬拜第二站
初辰敬拜時間:6:00~15:45
祈禱金:1500日圓
楠珺社裡供奉著農業之神「宇迦魂命」,祂也是稻荷神的化身。楠珺社是初辰敬拜的第二站,參拜者在這裡祈願神明賜予為事業成功而努力奮鬥的力量。參加「收穫敬拜」的參拜者可以在這裡用神聖稻穀換取一把稻穗,然後用它在最後一站大歲社換取一小袋「御神米」
參加初辰敬拜,還會得到一個「招福貓」泥偶。這些能帶來繁榮的吉祥物有兩種:單月提供舉起左爪的貓,據說可以為商家吸引顧客,帶來人氣;雙月提供舉起右爪的貓,據說能招財。
種貸社
初辰敬拜第一站
初辰敬拜時間:6:00~15:30
祈禱金:1100日圓
種貸社的主神是「倉稻魂命」。據說祂是農業和商業之神——稻荷神的眾多化身之一,可向祂祈求賜予成功創業所需的投資和努力。此外,種貸社還與播種和豐收息息相關,「種」意為「種子」,因此這裡也是祈求懷孕得子的熱門地。
種貸社是「初辰敬拜」的第一站,「收穫敬拜」的參拜者可以在這裡花800日圓買一粒神聖的稻穀,以此在下一站楠珺社換取一把稻穗。
大歲社
初辰敬拜第四站(最後一站)。
初辰敬拜時間:6:00~16:00
祈禱金:1000日圓
大歲社供奉著神道教神話中的豐收之神——大歲神。祂的弟弟是稻荷神,掌管農業和商業。稻荷神的化身倉稻魂命和宇迦魂命分別則被供奉在種貸社和楠珺社之中。江戶時代(1603-1867)的一本旅遊指南中提到:當大阪商人在討債要帳遇到困難時,就會到大歲社祈禱。
大歲社是「初辰敬拜」的最後一站,人們在這裡向神明祈求獲賜努力創業的回報。「收穫敬拜」的參拜者可以用神聖的稻穗換取一小袋「御神米」,據說回家後吃下御神米煮的飯,就能得到神明的回應。還有不少人會選擇在「一粒萬倍日」食用御神米。這是源自「一粒萬倍」的諺語,意思是一粒稻穀可以成長為一萬倍之多。一粒萬倍日的具體日期可上住吉大社官網查詢。
大歲社邊上有一座小神社,參拜者者可以通過三塊「重輕石」來占卜願望是否會實現。
「土人形」泥偶
包括住吉大社在內的許多神社都提供護身符,它們能帶來好運,令夢想成真,或消災避邪。住吉大社護身符中的「土人形」泥偶很受歡迎。泥偶多以人物或動物為題材,並且表情都很獨特。大多數泥偶都是為實現特定目的而製作的,比如祈求生意興隆或婚姻美滿。「土人形」泥偶在大社四座本宮和附屬的小神社都可買到,價格在500~2000日圓。
十二支 | 十二生肖 |
---|---|
除厄猴 | 一隻戴著神職人員帽子、手持法杖的猴子。消災避邪。 |
狛犬 | 站立於大社入口處的日本石獅。驅邪避邪、防親人離散。 |
睦犬 | 一對交配中的狗。順產安產、緩解腰痛。 |
千隻猴 | 一座猴子的金字塔。飛黃騰達。 |
侍者人形 | 丈夫和妻子。互得佳偶、喜結良緣。 |
裸雏 | 一对裸体男女。赤心坦诚、婚姻美满。 |
種貸人形 (在種貸社販賣) |
母親和孩子。懷孕生子。 |
招福貓 (在楠珺社販賣) |
舉右爪的貓:招財。 舉左爪的貓:招客,生意興隆。 |
初辰寶船 (在楠珺社販賣) |
兩隻貓在一條龍船上。生意興隆、開運招福。 |
住吉祭
住吉祭是大阪最盛大的夏季祭典之一,與愛染祭、天神祭並稱為大阪三大夏日祭典,每年7月30日至8月1日舉行。它也被稱為「おはらい」(oharai),意思是驅病除災。 住吉祭的最大亮點是五彩繽紛的古代服裝和神轎遊行。在7月31日舉行的「夏越祓神事」(祓音「福」)中,身著五顏六色的室町時代(1336-1573)服裝的「夏越女」,與兒童、樂師等參與者排成一列,三次穿過豎立著的巨大茅草圈,以示淨化心靈。這一儀式入選了大阪府民俗文化財產。次日,人們抬著神轎走過陡峭的反橋,渡過大和川,到達堺市的宿院頓宮,然後再回到住吉大社。
初詣(新年初次參拜)
每年1月的頭三天裡,200多萬人會到住吉大社參加「初詣」。初詣是日本人的新年傳統,即一年中第一次到神社寺廟參拜。為了能在除夕的午夜往第一本宮的賽錢箱(功德箱)中投擲硬幣,並簡短地祈禱來年好運,人們甘願冒著嚴寒排起長隊。屆時,大社內會擺出很多露天攤位,參拜者們可以在大社的鋪子裡購買「御神簽」來預測新年的運勢凶吉,還能在臨時攤位上盡情享受美食,挑選喜愛的紀念品
觀月祭
自古以來,中國和日本都有賞月會。住吉大社的「觀月祭」於秋季舉行,通常選在9月中下旬的滿月之夜。觀月祭的魅力除了皎潔美麗的月光,還有引人入勝的和歌(日本傳統詩歌)朗誦,這是為了紀念和歌與住吉大社之間的歷史關聯。 觀月祭上,神職人員站在住吉大社著名的「反橋」中央,大聲吟誦和歌。作品大多是俳句和短歌(比俳句略長),分別遵循著「五-七-五」和「五-七-五-七-七」的音節規則。
御田植神事
「御田植神事」據說可以追溯到西元211年住吉大社建成時期。當時,大社的創辦人神功皇后下令開墾一塊新稻田,用來供奉大社的守護神。這片位於大社內西南方至今不曾改變的古稻田,現在依然用來舉行御田植神事。 御田植神事於每年的6月14日舉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財產。祭典最初的淨化儀式完成後,牛拉著木犁耕種御田,隨後御田被灑上聖水。插秧時,身著五顏六色服裝的舞者和樂師會在稻田邊表演,為祭典增添喜慶和活力。